一个案件,9名少年。是什么让他们误入歧途?他们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?是罪还是错?该放还是该管?在刑罚之外,西甲直播还能做些什么?如果分级干预是新的矫治密码,迷途的少年们能否拨开云雾,及时“返航”?
迷途
故事缘起于一起“手机口”诈骗案件。“手机口”诈骗是指利用手机作为诈骗工具的犯罪行为,因操作简单、来钱快,吸引了大量未成年人加入,本案中的9名少年也因此进入了我们的视野。
在提前介入侦查时,我们发现这个9人小团伙成员年纪虽小,“履历”却并不少,有的刚满14周岁就已是劣迹斑斑。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?不服管教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?带着这些疑问,我们展开了深入的社会调查,少年们的成长历程逐渐清晰。
这些孩子大多出自单亲或留守家庭,父母忙于生计,监护不力,缺失关爱。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叫小琪(化名)的男孩。初见时,他总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,但一说到家人就表情沮丧,还赌气地说:“反正爸妈不管我,同学也看不起我,你们就让我自生自灭好了。”自暴自弃的背后藏着少年敏感且脆弱的内心,作为检察官的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?
微光
未成年人的罪错行为通常有一个由轻及重、逐渐演变的过程。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,罪错行为不尽相同,罪错原因纷繁复杂,因此必须因人施策,分类矫治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将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,并明确要求加强专门学校建设,系统开展教育矫治工作。2023年10月,由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委政法委牵头,公安、教育、检察等多部门协同,建成浙江省首家公办专门学校——衢江区实验中学分校。当时,我们也正在考虑如何对本案9名少年进行分级干预。适逢其时,我们根据责任年龄、违法记录、犯罪原因、监护条件进行分层,在充分征求学生、家长、专门学校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,开具了个人诊断书。
入学第一周,9名少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逆反情绪。为此,我们联合各部门,根据个体情况差异,定制了不同的矫治方案。对监护缺位、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,以家长课堂、亲子互动、心理疏导等方式,指导父母改变教育模式,打开孩子的心结;对学习习惯差、目标不明确的孩子,除常规教学外,还设置了法治教育、体育锻炼、技能培训等18项个性化课程,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找到自己的兴趣点。
破晓
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教育,第一批进入专门学校的孩子在综合评估后,顺利结业,也迎来了属于他们的破晓时分。结业典礼上,每个孩子都分享了自己的所思所感。此时的小琪端坐在台下,和初见时判若两人,旁边坐着小琪的母亲,手捧鲜花,母子相依。
走出学校不是结束,而是新的开始。在后续家访中,我们发现,这些孩子没有重蹈覆辙,而是越来越好。我想这就是我们探索分级干预制度的意义。
启航
无知无畏的孩子更易犯错,如何有效地利用分级干预,让“问题少年”重新启航,是家庭之问,更是社会之问。
从该案入手,我们与各部门携手,以专门学校检察官办公室为平台,充分发挥西甲直播在矫治评估、观护帮教、法治教育等方面的作用,全力打通检察履职与专门学校矫治教育的链接通道,并积极探索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“专门教育+社会化帮教”的双矫治模式。
对于检察官来说,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就像是放风筝,什么时候该松、什么时候该紧,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况去把握。对于那些缺乏关爱的孩子,要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善意和温柔;对于那些缺乏规矩意识的孩子,要让他们意识到规矩的分量,感觉自己的生活有目标,未来有希望。
惩罚不是目的,挽救才是根本。我们希望通过精准帮教,点亮每一名罪错未成年人的心灯,护航他们逐光而行,追梦远航。
(作者单位: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检察院 文稿统筹:王冬 贾欣然)